罗勒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别名异名

兰香(《齐民要术》),香菜(《嘉祜本草》),翳子草(《本草纲匿》),千层塔、九层塔、香花子(《岭南采药录》),家佩兰 (《中国药植志》),苏薄荷紫苏薄荷、丁香罗勒(《广西中药志》),野金沙(《中国药植图鉴》),鱼香、薄荷树 (《广东中药》ii)省头草(《江苏药材志》)。

罗勒

(罗勒)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水煎剂有抗菌作用。常见皮肤细菌感染有消炎作用。

2、对毒蛇咬伤有一定抗蛇毒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罗勒全草,拣去杂质,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四经。

功效主治

1、疏风行气,常用于外感头痛,咳嗽等证。

2、化湿消食,常用于食胀气滞,泄泻,胃痛等证。

3、通经活血,可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4、解毒止痒,《干金、食治》载:罗勒“散毒气。” 又本品辛温,能祛风化湿,故能止痒,若蛇虫咬伤,以及风湿阻于肌肤所致的皮肤湿疮,瘾疹瘙痒等皮肤疾患,均可用本品治之。如《岭南采药录》载:“治毒蛇伤。”《嘉毒本草》载:“疗齿根烂疮。”《广西中药志》则载:“治皮肤瘾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5、祛风利寒,散寒通痹。

用法用量

内服:6~9克,煎服,或捣汁。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未调敷或煎汤烧。

宜忌配伍

和合宣忌

气虚血燥者慎服,《千金、食治》日;“不可久食,涩荣卫诸气。”《嘉祐本草》亦曰:“不可过多食壅关节,涩荣卫,令血脉不行。”

配伍应用

1、配生姜,疏风散寒,如《外台秘要》即选用罗勒配生姜:“治咳噫”。

2、配白芷,二药均能疏风散寒,辛香走散,上行于一。有止痛的功效,但白芷偏于升散,川芎长于行气血,二药合用,可用治风寒头痛。

3、配山楂,可行气滞,消食积,用于食滞的胃脘痞胀,嗳腐吞酸,腹痛泄痢。

4、配炮姜,可温通血脉,活血调经之效,可用治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等。

5、配七星剑,解毒疗疮力加强,如《岭南采药录》即选用罗勒配七星剑,治“毒蛇伤。”

方剂制剂

1、治咳噫(《外台》): 生姜四两(捣烂),入三香叶二两,椒末一钱匕,盐和面四两,裹作烧饼,煨熟,空心吃。

2、治疳气鼻下赤烂(《小儿药证直诀》) :兰香叶 (烧灰)二钱,铜青五分,轻粉二字。上为细末令匀,看疮大小,干贴之。

3、治毒蛇伤(《岭南采药录》) :千层塔、毛麝香、血见愁、七星剑捣烂敷。

『 猜你喜欢 』
  • 荔枝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荔枝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 大荔、丹荔 【来源】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性味】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

  •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本品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名。 【别名异名】颠勒(《本经》),万岁藤、波罗树(《救荒本草》),天棘

  • 关于乌头的“十八反”

    中药十八反是中医的基本知识,其中大多是符合临床实际的。有关乌头的有半蒌贝蔹芨(及)攻乌。乌头与5味中药是相反的,不能同用,这是本草学家的经验和理论。但临床家常常会有所突破,这

  • 蝉蜕的功效及作用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蝉蜕双叫蝉衣具有祛风、去热、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的作用,常用来治疗风热、目痒(过敏性结膜炎)。 别名异名 蜩甲(《庄子》),伏蜻、枯禅(《名医别录》),蜩蟟退

  • 艾纳香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火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黄草(《中药志》),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 (艾纳香

  • 党参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身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辨证为气虚之证者。 2、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或减退,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等症状,辨证为脾虚气滞、脾虚湿滞者。 3、治疗贫血失血

  • 诃子-功效与作用

    本药又名诃黎勒。诃子的未成熟果实名藏青果,又名西藏橄榄。 性味功效 味苦、酸、涩,性平。功效:涩肠止泻,敛肺利咽。 传统应用 主治久泻、久痢、脱肛;肺虚喘咳,久嗽失音等病症。

  • 胡椒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昧履支(《酉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胡椒) 药理作用 正常人将胡椒0、1克含于口内而不咽下,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及脉博,共试24人,均能引起血压上升

  • 柚的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理气宽中 《日华子本草》曰:“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柚,辛以疏散,甘以健脾,故有理气宽中之功。 【别名异名】櫾(《山海经》),条(《尔雅》

  • 三白草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 【正名释名】始载于《新修本草》。为三白草的全草。本品叶上有三白点,俗因以名。李时珍曰:四月其颠三叶面上,三次变作白色,余叶仍青不变。俗云:一叶白,食小麦;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