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生活养生

别名异名

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

 药理作用

1、抗菌:本品含挥发油,有防腐、消毒作用,可用于口腔、咽喉之灭菌。

2、驱虫:对钩虫、鞭虫有麻痹作用,因其有毒,已为其他驱虫剂取代。

3、对呼吸道:花的煎剂或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的保护剂。

4、止痛:百里香酚有止痛作用,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

加工炮制

本品野生,采集后,洗净、阴干,切段备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肺、脾二经。

功效主治

1、可温散脾胃之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故可用于寒邪伤胃,气机不畅,胃脘冷痛;或寒凝气滞之呕吐暖气,腹痛泄泻,胃寒气逆,呕吐清水等症。用本品温胃散寒,中焦得暖则脾得运化,胃得和降,诸症自消。

2、祛风止痛,本品辛散祛风,温通经络,入肺经,肺主一身之表,故本品可祛在表之风,对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目赤肿痛,肌肤瘙痒等症,驱在肺卫之风邪,温通经络而止痛。标本同洽。

3、鉴别应用 地椒与高良姜均为辛温之品,皆为温中散寒之药,然高良姜偏于治胃寒,善治胃脘冷痛,暖气呕逆,而地椒偏治脾寒,腹痛泻泄,还可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克;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阴虚火旺者不宜。

配伍应用

1、配丁香,丁香辛温纯阳,温暖脾胃,壮阳泄肺而降逆气,本品辛散温燥,温中散寒,二药相合,丁香得地椒,温中之力增强,本品得丁香则可降逆止呕,相须为用,可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等症。

2、配白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止痛,温通经络。白酒辛香走窜,通气血,畅经络,二者相配,温通经络,祛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周身疼痛。

方剂制剂

1、治感冒,百日咳方(《宁夏中草药册》) :本品水煎服。

2、治百日咳,喉头肿痛方(《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本品地椒、三颗针、车前草。水煎服。

3、治胃寒痛,消化不良方(《陕西中草药》):本品。水煎服。

4、治消化不良,腹泻方(《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本品、滑石、甘草、麦芽。水煎服。

5、治外伤周身痛方(《陕西中草药》) :本品、白酒用法:浸泡二十四小时,每次服二至三酒盅,每日二次。

6、治月经不调方(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本品、白龙苍菜,服法:水煎服,每目一剂。

7、治慢性湿疹,皮肤瘙痒(《陕甘宁中草药选》) 地椒、蒲公英。水煎外洗。

地椒

(地椒)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穿心莲简介 别名:四方草、春莲秋柳,印度草,榄核莲、苦胆草、一见喜、金耳钩、金香草、苦草等。其根可入药,治疗腹泻、消化道呼吸道炎症等疾病。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经、

  • 桑葚-功效与作用-桑葚泡酒-桑葚图片

    桑葚的功效与作用www.yangshengpu.com,食用方法简介。桑葚泡茶的做法,泡酒的做法;桑葚汁清洗的小窍门【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果实。 【别名】桑葚,桑葚子,桑椹,桑椹子,桑实,桑果。

  • 葫芦巴的功效与作用

    葫芦巴鉴别 种子略呈斜方形或距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滑。两面各具一条深斜沟,两条斜沟相接处可见种脐与珠孔。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纵切

  • 海蛤壳的功效作用

    【正名释名】始载于《饮片新参》为帘蛤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本品生活于海中,入药为蛤壳,故名。 【拉丁用名】Cyclina sinensis (Gmelin)。 【别名异名】海蛤(《神农本草经》),蛤壳

  • 刀豆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性温。功效:温中和胃,降气止呃。 【传统应用】 主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以及肾虚腰痛等病症。 本药用于以下单验方:①刀豆散(《医级》):老刀豆,治疗气滞呃

  • 关于乌头的“十八反”

    中药十八反是中医的基本知识,其中大多是符合临床实际的。有关乌头的有半蒌贝蔹芨(及)攻乌。乌头与5味中药是相反的,不能同用,这是本草学家的经验和理论。但临床家常常会有所突破,这

  • 黄荆叶的功效及作用

    黄荆叶简介 【正名释名】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叶。本品叶全缘浅波状,每侧内2―5浅锯齿,刺人如锯割,取其谐音。故名黄荆也。药用其叶。 【别名异名】蚊枝

  • 五龙根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五爪龙(《生草药性备要》),九龙根 (《本草求原》)。 (五龙根)图片源于360百科 药理作用 祛痰、平喘作用 小鼠灌服五龙根煎剂有祛痰作用 (酚红法),70%乙醇浸膏也有效,其水溶

  • 雷丸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本草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 (雷丸) 药理作用 1、驱绦虫作用:将未用药自然排出的

  • 炒麦芽图片-炒麦芽的功效和作用

    (图:炒麦芽)名称Malt,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炒麦芽的种植和炮制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