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海金沙介绍

海金沙不是海边金色的沙子,是植物的芽孢。具有清热利胆、化石排石的功效。

海金沙

别名异名

左转藤灰 (《四川中药志》),海金砂 (《江西草药》)。

药理作用

具抑菌作用及利尿作用。

加工炮制

筛净杂质,拣去碎渣,阴干,待用。或用布包进行煨制。

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小肠、膀胱二经。

功效主治

1、渗湿利水:《本草纲目》“善入小肠,膀胱血分。”淡能渗泄,寒能清热,具渗湿利水,清利湿热之效。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诸淋证、尿白浊、带下及湿热水肿等证。

2、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多用于咽喉肿痛。痄腮,风火牙痛,湿疹疮疹等证。

海金沙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克;或研末服。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本草经疏》)

2、“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配伍应用

1、配海浮石,清上通下,气血同治,软坚散结,利尿止痛,善治下焦湿热之蕴结,尤对石淋、砂淋有效。

2、配琥珀,破血行滞,化石通淋,适用于湿热蕴结之血淋、砂淋、小便癃闭等证。

3、配鸡内金,熊通淋化石,清热消积,临床用于黄疸肿胀、胁痛、小便淋痛、石淋等证。

4、配金钱草,清热利湿,化石通淋效增,临床多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石淋及胆石症等。

5、配滑石,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力倍,为治热淋、膏淋、石淋、茎中疼痛之常用对药。

6、配生甘草,《药品化义》云其:“去尿涩痛”。二药合用,清热泻火,通淋止痛力增,临床用于湿热蕴结下焦所致各种淋证。尤对茎中涩热疼痛者更为适宜。

方剂制剂

1、海金沙(《世医得效方》) :本品、滑石、甘草。上研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主治“膏淋”。

2、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方(《本草图经》) :本品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钱,生姜、甘草汤调下。

3、治小便出血方(《普济方》) :本品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

4、治热淋急痛方(《泉洲草药》) :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

5、海金沙散(《医学发明》): 牵牛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本品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两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主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

6、治肝炎方(《江西草药》):本品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7、治脾湿肿满方(《泉洲本草》) :本品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一钱五分。水煎服。

海金沙

(海金沙)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马勃功效与作用-图片-马勃是什么

    马勃 马勃生长在草地上,看上去白白的,很圆润,轻轻一弹就会喷出很多粉末。在农村,好多地方都叫它马粪包,这个名字听上去虽然不怎么样,但却有很好的疗效,具有止血和抑制肿瘤的功

  •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玉米须煮水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饮食养生汇20130917期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讲述专家:刘纳。主题是《玉米应该怎么吃》。主要内容:玉米的功效,玉米须的功效,玉米香精鱼米之乡的制作方法

  •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香附图片

    香附简介 香附原名沙草,最早被记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唐本草》开始被更名为香附子。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 【功用主治】理气解郁

  •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淡竹叶图片

    淡竹叶有清心除烦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淡竹叶和竹叶不是一回事。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淡竹叶瘦肉煲】 做法:淡竹叶15克、灯芯草3扎、赤小豆30克、瘦肉适量;一起 煲汤 。 功效

  • 香薷的功效及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辛,性微温。功效:解表化湿,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夏季感冒风寒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

  •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传统应用 王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威灵仙散(《太平圣惠方》):威灵仙,研末,每于食前温酒调服一钱,每日2~3次

  • 蝉蜕的功效及作用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蝉蜕双叫蝉衣具有祛风、去热、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的作用,常用来治疗风热、目痒(过敏性结膜炎)。 别名异名 蜩甲(《庄子》),伏蜻、枯禅(《名医别录》),蜩蟟退

  • 韭菜的功效及作用-方剂制剂

    别名异名 丰本(《礼记》),草钟乳(《本草拾遗》),起阳草(候宁极《药谱》),懒人菜(《尔雅翼》),长生韭(王祯《农书》),壮阳草(《本草述》),扁菜(《文西药植图志》)。 (韭菜) 药理作用

  • 谷芽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蘖米(《名医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本草纲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药理作用 有助消化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效主治

  • 山芝麻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 【正名释名】始载于《生草药 性备要》。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 根。因其果实形似芝麻的果实而 得名。【别名异名】岗油麻(《生草药 性备要》),岗脂麻【正名释名】始载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