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别名异名

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丁(《本草纲目》),皂角针(《江苏植物志》),皂针(《中药材手册》),皂丁(《全国中草药汇编》)。

皂角刺

(皂角刺)图片源于网络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①体外实验,热水浸出物对JTC一26抑制率为50一70%。②体内实验,对小鼠肉瘤一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肺二经。

功效主治

1、消肿排脓,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2、搜风拔毒,本品辛成,温。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成能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用于厉痈,疮等证。

3、行气理气,本品味辛减温,入肝肾经,有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于胞衣不下,妒乳,闭经等证。

鉴别应用

①皂荚为攻散峻厉之品,无坚不破,无不散,能开关导滞,对痰闭症用之,可以救急。

②外疡头已突出,将溃未溃之时,利用皂角刺攻破其头,以代刀切,溃散之力颇强。

用法用量

内服:3~9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醋煎涂,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配伍应用】

1、配苦参,若湿热火毒,侵淫肌腠,气血壅滞,脉络失和,则发为疮疖痈疽,宜清热燥湿,解毒疗疮。苦参苦寒,燥湿祛风,《神农本草经》道:“除痈肿”;皂角刺辛散风毒,《药鉴》曰:“能引诸品直至溃处,外科之圣药也。”二药相伍,祛湿泻火,疗疮消肿,如《本草汇言》: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2、配穿山甲,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穿山甲咸寒,性善走窜,功专行散,活血通络,消肿散结,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者,皆能开之,以疗疗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皂角刺辛温,温通行散,其性锐猛,攻毒败毒,托里排脓,《本草汇言》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相须为用,功效倍增,使已成脓之疮痈速溃,末成脓者消散,疔疽疮痈,疗治上品。

3、配乳香,若产后乳积,壅滞不行,郁久成毒,结于乳房,症见红肿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赤,苔黄脉数,治宜行气活血,疗痈消肿。乳香,功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本草纲目》曰:“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疼痛、心腹痛要药”;皂角刺,性善引药达疮所,开泄排毒,《本草纲目》曰:“治痈肿,妒乳”。二药相配,一入血分,气血同治,排毒消肿,活血定痛,用治乳痈,应如桴鼓。

4、配香附,治女子肝气不舒之经行腹痛,月经衍期,经行不畅。香附辛苦甘平,辛散肝郁,苦降肝逆,甘缓肝急,调气止痛,如《本草纲目》曰:“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皂角刺辛散温通,锐利开结,活血逐瘀,《本草汇言》论其、为开导前锋也。”相须相使,一专理气,一主治血,肝木条达,气血畅利,月事复常。

皂角刺

(皂角刺)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通草的功效与作用

    通草介绍 【性味与功效】 味甘,性寒。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内蕴,小便短赤,乳汁不通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通草饮子(《普济方》):通草、冬葵子、滑石、石韦

  • 八角莲-功效及作用

    八角莲介绍 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及根。本品叶呈八角,花枝似莲,故名。 (八角莲) 别名异名 八角边(《纲目拾遗》),旱八角、叶下花(《贵阳民间草药》

  • 三颗针-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介绍 始载于《分类草药性》。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或茎皮。本品茎节侧生三棵小刺,其形似针,故名。 别名异名 铜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

  • 原蚕沙-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原蚕屎 (《名医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 (《江苏药材志》)。 (原蚕沙) 药理作用 据家兔及小鼠试验,蚕沙

  • 榧子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彼子(《神农本草经》),榧实(《名医别录》),罴子(陶弘景),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

  • 花蕊石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花乳石(《嘉本草》)。 主要成分 含大量钙、镁的碳酸盐,并混有少量铁盐、铝盐及少量的酸不容物。 (花蕊石)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本品能增加血中钙离子浓度,

  • 冰片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龙脑香(《新修本草》),羯布罗香(《本草衍义》)。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右旋龙脑(d―Borneol)。 药理作用 1、止痛和防腐:冰片用于局部,其对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性很小。实验证明

  • 自然铜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石髓铅(《雷公炮炙论》)。 药理作用 1、促进骨折愈合,自然铜通过实验观察,对家兔人工骨折有促进骨痂的生长和成熟,加速骨干愈合的作用。 2、对血液系统影响,本品可以促进骨

  • 白前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石蓝、嗽药(《唐本草》)。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 药理作用 所含皂甙有祛痰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入肺经。 功效主治 1、止咳化痰,白前辛微温,辛能散

  • 炒麦芽图片-炒麦芽的功效和作用

    (图:炒麦芽)名称Malt,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炒麦芽的种植和炮制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