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养生铺养生网整理

别名异名

菖蒲、昌阳(《神农本草经》),昌羊(淮南子》),尧时薤、尧韭(吴普本草》),木蜡、阳春雪、望见消(《仙传外科集验方》),九节菖蒲(《滇南本草》),水剑草(《本草纲目》),苦菖蒲(《生草药性备要》)。

石菖蒲

(石菖蒲-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用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效果,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3、其它:挥发油对小白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但不能对抗小鼠的扭体反应,提示它没有镇痛作用。对小自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中毒主要在兴奋脊髓。对某些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可作烟熏消毒。石菖蒲煎剂在体外的筛选试验中,初步证明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3、炮制:

①姜制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用生姜12、5公斤。

②麸制:取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麦麸12、5公斤。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

1、除开窍: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2、聪耳明目: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3、化湿和胃: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4、散寒除痹: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5、去湿止痒: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等疾,皆可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6、鉴别应用:菖蒲一药,品种较多,同中有异,用之当别;九节菖蒲,以除痰开窍为长;鲜菖蒲,治热病神昏适用;石菖蒲,以去湿开胃为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克。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或煎汤淋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本草经集注》)

2、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日华子本草》)

3、心劳、神耗者禁用。(《医学入门》)。

4、凡阴亏血虚、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滑精不固者,均当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远志:开窍散郁、强脑醒神。远志辛散、苦泄、温通,能交通心肾、安神益智,且又散郁化痰;菖蒲芳香、辛散、宣气,能除痰开窍、宁心安神,且又聪耳明目。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开窍散郁、强脑醒神之功。如《千金方》开心散、《证治准绳》不忘散等,皆取二药相配,治迷惑健忘等效妙。

2、配磁石:益肾乎肝、宁心安神。磁石成寒,能益肾平肝、重镇安神;菖蒲辛温,能开窍宁心,安神定志。二药伍用,一开一补,相得益彰。善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之耳鸣耳聋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心烦等症。

3、配生姜:豁痰开窍。生姜辛温发散,能祛痰除湿;菖蒲芳香化浊,能开窍宁心。二药配合,相须为用,功专豁痰化浊、宁心开窍。如《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此二药为方,共捣汁灌服,专治痰迷心窍等。

4、配黄连:化浊开胃、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燥湿清热,为治滠火郁结要药;菖蒲芳香辛温。化湿浊、和胃气,为疗湿浊阻胃良品。二药相配,芳香合苦寒,升降散收皆备,长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之“噤口热痢”,如《本草汇言》载,以二药配甘草等,专治噤口恶痢。

5、配蛇床子:爆湿杀虫、敛疮止痒。蛇床子与石菖蒲,二药皆辛苦而温,外用均有燥湿杀虫止瘁之力。二药相合,则药力更增,善疗湿疹瘙痒、疮癣顽疾。如《济急仙方》即以此二药组方,专治阴汗湿瘴。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石菖蒲
『 猜你喜欢 』
  •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图片

    《新唐书》这样描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虽春秋高,善白涂泽,然左右,不悟其衰”,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她年龄大了,但是由于她自己

  • 杜衡的功效及作用

    药物名称 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本品又名马蹄香,以其时似葵,形似马蹄,气味芳香,故名。 别名异名 土卤(《尔雅》)、马蹄香(《唐本草

  • 鸢尾的功效及作用

    鸢尾介绍 【别名异名】乌园(《名医别录》),乌鸢(《本草纲目》),扁竹(《植物名实图考》),蓝蝴蝶(《广州植物志》),赤利麻(《广西中兽医药植》),扇把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土知母

  • 车前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当道(《神农本草经》),牛遗。胜舄 (《名医别录》),苤菖(《诗经》),马舄(《毛诗传》),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 (《尔雅》郭璞注),车轮菜(《救

  • 大草蔻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草蔻、草豆蔻。 (广州部分《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材鉴别 蒴果红色、球形,直径约2厘米,内含种子多数,有香辣味。 药理作用 叶的水及酒精提取液对离体蟾蜍之心脏有抑制作鼍

  • 胖大海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性凉。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润肠通便。 传统应用 主治外感风寒风热,咽痛咳嗽,声音嘶哑,大便秘结等病症。 传统方剂 1、验方(《慎德堂方》):胖大海、甘草,

  • 鹤虱的功效及作用

    药理作用 1、有驱虫作用:用天名精煎剂在体外有杀死鼠蛲虫的作用;用10%天名精子酊5滴加入生理盐水25毫升中,加温37℃,再放入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 2、有麻痹神经和降压作用:以天

  • 百草霜-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 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尘(《外台秘要》),灶额上墨(《本草图经》),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用名 百草霜、百草灰。 药物基原 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

  • 甜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 杏核仁(《神农本草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 主要成分 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糖分、蛋白质、树脂等。 (甜杏仁) 药理作

  • 木蝴蝶-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謦自玉纸(《中药志》),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