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功效与作用-中药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玳瑁是什么

正名释名

始载于《开宝本草》。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本品其功解毒,毒物之所瑁嫉者,故名。

别名异名

瑇瑁《开宝本革》),蝳瑁(《桂海虞衡志》),文甲、瑇玳。

处方用名

玳瑁。

玳瑁

(玳瑁)

主要成分

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药理作用

有镇静作用。

加工炮制

涮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寒。

【归经】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

1、镇心平肝:《食性本草》曰:“治心风邪,解烦热。”《本草纲目》又曰:“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玳瑁甘寒,寒能清热,甘寒养阴,入心肝经,清心肝火,镇心安神,平肝熄风,功近犀角。

2、清热解毒:《日华子本草》曰:“破癞结,消痈毒。”《本草纲目》又曰:“解痘毒。”玳瑁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

3、鉴别应用:玳瑁与犀角,皆能入血,清心肝火,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入营,高热神昏,谵语惊狂,肝热动风小儿急惊,疮痈肿毒,热毒疹隐等症,然犀角凉血止血为胜,玳瑁又可平肝熄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或磨汁、锉面冲服,或研末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甘寒之品,阳虚气虚,脾胃虚弱慎用。

【配伍应用】

1、配犀角:犀角,咸苦性寒,善清心肝胃实热而凉血解毒,清心定惊,化斑止血。二药功效相近,可以互化,合用力宏,用于热灼心肝,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小儿急惊。

2、配石决明:石决明咸寒,善清肝火,又补肝阴,介类潜镇。二药合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疼眩晕及肝阳中风。

3、配黄连:黄连苦寒,苦可燥湿,寒能清热,为湿火郁结上选之品。二药配伍,清热解毒,既用于热病惊狂,神昏抽风,又可治痈疽疮毒,红肿热疼。

4、配紫草:紫草,咸甘性寒,归心肝经,咸能入血,甘寒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且可利尿滑肠。二药相合,用于血热毒盛,疹出不透,紫黑内陷。

『 猜你喜欢 』
  • 中药泡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养生堂赵吉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种中药泡脚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山药是什么,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平补肺脾肾三脏,而且不会补上火。山药能够促进身体的钙磷代谢,对于免疫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好处,适合小朋友食用。同时山药还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

  • 生脉饮-功效与作用

    生脉饮的组成,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人参、麦冬、五味子。有人说生脉饮方出自我国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金代李杲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但也有人认为出自唐代名 医孙思邈所著《千金

  • 莲藕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莲藕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藕又称莲藕,微甜而脆,可餐食也可药用。藕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药。

  • 洋金花的功效作用-曼陀罗

    【正名释名】始载于《药物图考》。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的干燥花。其原植物又名曼陀罗花。旧《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

  • 胡荽的功效及作用

    胡荽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嘉本草》。为伞形植物胡荽的全草。荽《说文解字》作,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芫为 之误,

  •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

    (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别名异名 黄良(《本经》),将军(《李氏药禄》),火参、肤如(《吴普本草》),破门、无声虎、锦庄黄 (《和汉药考》)。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

  • 原蚕沙-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原蚕屎 (《名医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 (《江苏药材志》)。 (原蚕沙) 药理作用 据家兔及小鼠试验,蚕沙

  • 钩吻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野葛(《神农本草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 (《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黄藤、烂肠草 (《纲

  • 诃子-功效与作用

    本药又名诃黎勒。诃子的未成熟果实名藏青果,又名西藏橄榄。 性味功效 味苦、酸、涩,性平。功效:涩肠止泻,敛肺利咽。 传统应用 主治久泻、久痢、脱肛;肺虚喘咳,久嗽失音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