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红的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别名异名

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中国药植志》),千日白、千年红(《江苏植物志》),吕宋菊(《陆川本草》),滚水花(《南宁市药物志》),沸水菊(《广西中药志》),长生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蜻蜓红、球形鸡冠花(《福建中草药》)。

千日红

(千日红)

药理作用

1、能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良好的解痉、止咳、祛、平喘作用。

2、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切段,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1、祛风清热:本品味甘,性平偏凉,入肺、肝二经,功能清热息风,可用治头风,惊风等证。

2、镇肝潜阳: 本品偏走厥阴肝经,功擅镇肝潜阳,明目止痛,可治肝热目痛,肝阳上亢等证。

3、散结消肿:本品功能散结消瘰,解毒消肿,宜用疮疡,瘰疬等证。

4、鉴别应用: 千里光与千日红皆能清热解毒且明 目。然千里光能杀虫止痒,千日红则散结消瘰。

用法用最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戏煎水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孕妇慎服。

【配伍应用】

1、配山慈姑:山慈姑昧甘,微辛,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散结力强;千日红功可疏风清热,镇肝明目。消肿破结力稍逊。二药相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力增,兼可清肝明目,可用于瘰疬结核,疮痈肿毒,及肝热目痛等证。

2、配马鞭草:马鞭草与千日红皆能清热解毒,然马鞭草功偏活血散瘀,利水消肿,千日红则偏于镇肝明目,疏风止痛。两药相配,一活血,一疏风,相须配伍,清热解毒,疏风活血,宜治头风,痢疾及痈肿疮毒。

方剂制剂

1、治头痛方(江西《草药手册》) 马鞭草、千日红,水煎服,治头痛顽症。

2、治小儿风痫方(《福建民间草药》)千日红、蚱蜢干。水炖服。治小儿风痫,抽搐,烦躁不安,惊悸等证。

3、治小儿夜啼方(《福建中草药》) 千日红鲜花序、蝉衣菊花。水煎服。治外感风热,热扰心烦之小儿夜啼证。

各家学说

1、《南宁市药物志》:“清肝明目,散结消瘿。治瘰疬初起,肝热目痛,血压高头痛。”

2、《广西中药志》:“花序凉血消肿,止痉咳。治百日咳,外治疮疡肿痛。民间治月经不调,全株煲水外洗,治跌打疮疖。”

3、《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镇肝,退热,明目。”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橙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搭配宜禁

    橙子酱配螃蟹和生鱼片信用可解鱼蟹毒 【制作方法】橙子剥皮,橙肉捣烂、放入少许醋,一道美味的调料橙子酱就做好了; 橙皮糖水可化痰消肿 【制作方法】橙皮一片、3~5片冬瓜皮、冰糖、

  • 人参的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之路20130124

    以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20130124期节目视频及要点内容,本期养生主题《上品补药-人参》。养生讲述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院长、教授王耀献。主持人:冀玉

  • 阿胶烊化的方法

    什么是洋化 洋化是中医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让一些黏性比较大或胶质类的中药加变软、溶化的过程,洋化后便于与其它中药溶合、服用。 阿胶的洋化方法 【方法一】 1、将块状的阿胶用布包

  •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女贞子树图片

    【性味与功效】 味甘、苦,性平。功效:滋阴养血,柔肝明目。 【传统应用】 主治肝肾不足之头晕、耳鸣、目糊、乏力、头发早白等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二至丸(《证治准绳》

  • 香薷的功效及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辛,性微温。功效:解表化湿,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夏季感冒风寒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

  • 厚朴与枳实、苍术的比较

    1、厚朴与枳实:厚朴常与枳实同用,药理研究已证实二药具有协同作用,治疗实证气滞能增效。这是承气汤二药同用破气泻实的功效。破气之力厚朴胜于枳实,消食导滞枳实强于厚朴,这是枳

  • 过路黄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化湿。 传统应用 主治黄疸、水肿、热淋、石淋、疮疡肿毒等病症。 常用方剂 ①验方(《百草镜》):对坐草、白荷包草、增地木、茵陈,治

  • 木通的功效与作用_木通图片

    木通介绍 白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又名木通、通草(《本草纲目》),这是古方中使用的木通。其果实名八月札,种子名预知子,都是中药材。 关木通为马兜铃

  • 草血竭-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革》整理本),迂头鸡、一口血、蚝疙瘩(《四川中药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

  • 石龙子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蜥蜴(《神农本草经》),山龙子、守宫、石蜴 (《名医别录》),泉龙(《春秋繁露注》),猪婆蛇(《本草纲目》),五寸棍(《陆川本草》。四脚蛇(《四川中药志》)。 (石龙子)图片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