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别名异名

釜下土(《肘后方》),灶心土(《本草纲目》),灶中黄土(《金匮要略》)。

伏龙肝

(伏龙肝)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及氧化铁等,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

药理作用

1、止呕:本品内服后对胃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而达止呕作用。

2、收敛止血:本品外用撤布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血作用。

加工炮制

取原材料,去除焦黑部分及杂质。

性味归经

【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

1、温中止血:伏龙肝性温,入脾经,可以温脾阳,而散虚寒。脾居中焦,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五脏六腑之血,全依靠脾的统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若患病日久,素体虚弱,内伤脾阳,或由暴伐脾阳,使脾阳不足,阳虚而生寒,呈虚寒之证,脾不摄血,血液溢出,而出现吐血、衄血、尿血、大便下血,以及崩漏带下,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不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证。《血证论。便血》云:“此症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而本品湿脾阳,散虚寒,脾阳得温,其统摄之权可复,诸血可止,为温中止血之良药。《名医别录》说:“伏龙肝味辛,微温。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医圣仲景以本药为君,制以黄土汤,治“下血,先便后血”,意在用伏龙肝之温脾阳之功,治脾阳不足之虚寒出血之证,使脾有所摄,血有所留。故伏龙肝对于四肢不温,血色黯淡,便血者为先便后血等为特点的中焦脾阳不足的虚寒之证出血,用之皆有效,温补脾阳而止血。

2、和胃止呕:本品辛散温补,入脾、胃经,脾胃居中焦,相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升则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降可使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因过食生冷,用药过寒,以及久病失养,或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所致,中阳不振,脾胃不足,升降失调,而出现的饮食不节则易呕吐,或劳倦困惫后,作眩晕呕吐;或妊娠之后,冲脉气盛,以及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等,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浊阴不降,而致呕吐之证。本品温补脾阳,和胃降逆,对于脾胃虚寒,妊娠恶阻之呕吐之症,实为佳品。

3、温脾涩肠:脾主运化,升清气而输布精微,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症见:泻下澄澈清冷,完谷不化,俨如鸭粪,腹痛,喜热喜按,食生冷则腹泻加重等。伏龙肝温中助脾,使脾阳得升,虚寒得散,并能涩肠。对于脾虚久泻,本品实为温脾涩肠以止泻之良药。

4、鉴别应用: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20-30克;或入散剂,或煎汤代水煎药。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

【配伍应用】

1、配白术:温中健脾、止血止泻。白术昧甘、性温,功善健脾益气,最适用于气弱脾虚,运化失常之证;伏龙肝温中止血。二者合用,既可温脾阳,又可补脾气,故可用于中焦虚弱,脾虚统摄无权,运化升清失司,所致的便血、久泻等证。

2、配砂仁:和胃止呕。砂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能温中和胃,理气安胎。伏龙肝温中阳胃。二者配伍,其温中和胃止呕之力俱增,相须为用,可治疗脾胃虚寒,或妊娠恶阻所致胃失和降的呕吐之证,阳胃止呕,用之为佳。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萝藦的功效与作用

    萝藦介绍 本品外用内服,解毒疗疮,效果显著。 本品为蔓性草本,折断后有白色液流出,全体被柔毛,叶生,卵状心形,花冠绿白色,内带淡紫色。 药理作用 抗结核杆菌作用用治骨,关节结

  • 竹沥的功效与作用-竹沥是什么东西

    竹沥是什么 竹沥是新鲜竹子去节后,用火烤后沥出来的液体。竹沥性味甘寒,入肺经。具清热除痰、镇惊利窍之功,可用治邪热壅肺,壮热烦渴、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等等证,是常用的祛湿

  • 海浮石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功效主治: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喘嗽证,软坚散结,可用于瘿痈、瘰疬、疝气等证。泻热通淋,用于治疗诸淋证,尤对血淋、热淋、石淋效佳。清热止渴 用于燥热渴及热病伤津证。

  • 栝楼的功效作用-瓜蒌图片

    栝楼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栝楼的干燥果实。因本品瓠果呈卵圆形或广椭圆形,似瓜,熟时皮实间有空间相隔,如楼,故名。 【拉丁用名

  • 补骨脂的功效及作用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 【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温。功效:补肾温阳。 【传统应用】 主治下元虚寒之阳痿、遗精、早泄、腰酸膝冷、小便频数、遗尿;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肾虚气喘等病

  • 漏芦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野兰(《神农本草经》),鬼油麻(《日华子本草》)。 (中药-漏芦)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

  •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又名岑皮。 性味功效 味苦、涩,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药用于传统方剂秦皮散(《证治准绳》:秦皮、滑

  • 蜀葵花-功效及作用

    药理作用 蜀葵花的红色素,在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剂。蜀葵根可作润滑药,用于粘膜炎症,起保护、缓和刺激的作用。 (蜀葵花)图片引自百度百科 加工炮制 1、净

  • 积雪草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内容导读: 本药又名地钱草、落得打、崩大碗。 味苦,性寒。功效:活血消肿,清热利水。 主治跌打损伤;黄疸,湿疹,尿频不畅,排尿涩痛;热疖疮毒,咽喉肿痛等病症。 本药又名地钱草

  • 蝎子的功效与作用

    蝎子的功效与作用 蝎子可治疗口眼歪斜。蝎子性味平、辛,入肝经;在中医可治疗风病,如中风。 中风在中医分为大中风和小中风,大中风:肝风内动引起的偏瘫、口眼歪斜;中小风:由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