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生活养生

别名异名

旃那叶、泻叶 (《药物学大成》)。

<a href='https://www.yangshengpu.com/zy/zhong-yao/7681.html' target='_blank'>番泻叶</a>

(番泻叶)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材鉴别

1、印度番泻叶 又名:丁内来利番泻叶。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到线装披针形,长2一 4.5厘米,宽4一15毫米,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陵斜压纹。气微弱丽特异。味微苦。

2、亚历出大番泻叶又名:埃及番泻叶。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 厘米,宽7.一12毫米,叶端或凸,全缘、基部不对称。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酮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髓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的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

2、番泻类植物可产生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除有泻下作用外,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生素及解毒样作用。番泻叶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倒卵叶番泻叶的醇取物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则仅对伤寒杆菌有效。耳叶番泻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有强心甙。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效主治

1、泻热导滞,番泻叶味苦性寒,质粘滑润,能入大肠,泻积热,润肠燥,通大便,少用又能助消化,除积滞,故适用於热结或食积便秘,腹部胀满。

2、行水消胀,多因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虫积日久,使肝脾损伤,气血瘀滞,水湿不运所致。病症可见腹部胀大,腹皮青筋显露,四肢不肿(或微肿)。此证可选用番泻叶行水消胀。

3、鉴别应用:大黄偏于寒下,巴豆偏于热下,而番泻叶之下,居于二者之间。但用量多少,对下剂的缓急有关。泡服则下速,煎服则下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后入),3―6克;研末1.5克;或泡水服。

宜忌配伍

体虚及孕妇忌服,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病等副作用。

配伍应用

1、配枳实,消积导滞,除满通便。治食积滞,胸腹胀满,大便不通等症。枳实,苦降下行,气锐力猛为破气消积,化食除痞的要药,且有泻热通便的功用。《药品化义》云:“(枳实)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番泻叶,味苦性寒,少用能助消化,除积滞,多用则入大肠,泻积热,通大便。二药相伍,则泻下异滞。消积除满作用倍增。

2、配牵牛子,行水消胀。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牵牛子,苦寒峻下,通利二梗,使水湿从二便排除。番泻叶,味苦性寒,质粘滑润,入大肠,润肠燥,通大便,并能通过泻下排除水湿。二药相配,共奏行水消胀作用。

方剂制剂

泻黄汤(《现代实用中药》) :番泻叶、生大黄、桔皮、黄连、丁香。治胃肠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胸闷。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药用穿心莲与食用穿心莲不是同一种植物。本文主要讲述的主要是食用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 穿心莲清热解毒的作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缓解秋燥的中药。穿心莲对于秋天的眼干、鼻干、嘴

  • 黄蜀葵花-功效与作用

    黄蜀葵花的功效-《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别名 侧金盏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或刚毛黄蜀葵的花。 采收储藏 7-10月,除留种外,分批采摘花蕾,晒干。 原生

  •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苦,性温。 功效:化瘀通经。 传统主治: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跌仆损伤、创伤出血等病症。 刘寄奴含挥发油。 常用剂量9~30g,水煎服。 刘寄奴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 天胡荽-功效与作用

    天胡荽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干 金・食治》。为伞形科植物天胡 凄的全草。本品茎叶虽似胡荽, 但果实开果形如天瓜,故名。 【别名异名】鸡肠菜(《千 金・食治》),滴滴金(《生草药

  • 喜树-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旱莲、水栗、水酮树、天梓树、旱莲子、千张树、野芭蕉、水漠子、旱莲木、南京梧桐(《云南经济植物》)。 (喜树)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处方用名 喜树根。 药理作用 1、抗肿瘤:本

  • 三颗针-功效与作用

    三颗针介绍 始载于《分类草药性》。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或茎皮。本品茎节侧生三棵小刺,其形似针,故名。 别名异名 铜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

  • 红毛七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红毛漆(《峨嵋药植》),火焰叉(《贵州草药》),搜山猫、红毛细辛(《贵州民间药物》),金丝七(《陕西中草药》)。 (红毛七)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收缩平滑肌: 实验证明

  • 韭菜的功效及作用-方剂制剂

    别名异名 丰本(《礼记》),草钟乳(《本草拾遗》),起阳草(候宁极《药谱》),懒人菜(《尔雅翼》),长生韭(王祯《农书》),壮阳草(《本草述》),扁菜(《文西药植图志》)。 (韭菜) 药理作用

  • 党参的药理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性平。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传统应用 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浮肢肿,气急心慌,久泻脱肛等。 传统方剂 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

  • 瓜子金-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植物名实图考》),远志草(《分类草药性》),小远志(《中国药用植物志》),辰砂草、惊风草、瓜米细辛、鱼胆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蓝花草(《广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