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的作用与功效-食用方法

来源:养生铺养生网 作者:网络整理

葛根介绍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根包括了野葛和干葛藤干燥后的根。葛根在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是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也可作药物。葛根最早记载于我国的第一步药典《神农本草经》,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主要功效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葛根的功效

别名

葛条,甘葛,葛藤。

性味归经

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

葛根功效与作用

1、改善心血管功能:现代动物性研究证实:葛根中的葛根素,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能使心肌耐缺氧,改善心肌的供血,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

2、治疗耳聋耳鸣:能扩张毛细血管,治疗耳聋、耳鸣。

3、止泻:泻可分为热泻、寒泻、实泻、虚泻,都可以用葛根来缓解。

4、解酒毒:葛根可用于酒后的胃胀、恶心呕吐、头痛头沉,千金方中记载葛根解酒毒:“酒醉不醒,生葛根汁,饮二升,便愈”。喝酒前喝一些葛根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葛根能清热生津,对于消喝病有特别的作用。葛根含有葛根素,能起到调整节血糖和降血糖:葛根还有独立的减少蛋白尿的作用、葛根还有独立保护肾小球的作用。

中医古方记载

1、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2、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3、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4、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食之。(《圣惠方》)

5、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选方

【葛根汤】

材料: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芍药6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用法:煎汤煮水,每日两次。

功效:缓解颈部酸痛。

出处:健康之路20150706王拥军:养骨先养筋(上)

 

相关记载论述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 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 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不适宜人群

1、脾胃寒的人不适合单独吃葛根粉

2、动不动出汗的人不宜食用。

3、不宜多食。

4、葛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糖尿病人的少食、慎食。

葛根不能丰胸

葛根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拟雌激素),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很多的转化过程。乳房包括了肌肉、脂肪、腺泡组织(需要雌激素维持),用葛根中的拟雌激素来丰富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葛根在古代的文献记载中确实有一定的美容作用,但是其调理人体功能后实现的。

葛根图片

葛根-图1

葛根-图1

葛根-图2

葛根-图2

葛根-图3

葛根-图3

『 猜你喜欢 』
  • 竹沥的功效与作用-竹沥是什么东西

    竹沥是什么 竹沥是新鲜竹子去节后,用火烤后沥出来的液体。竹沥性味甘寒,入肺经。具清热除痰、镇惊利窍之功,可用治邪热壅肺,壮热烦渴、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等等证,是常用的祛湿

  • 肺形草的功效

    本药又名双蝴蝶、蝴蝶草。 味辛,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清肺止咳。 传统主治肺热咳嗽,肺痨痰血。《浙江民间草药》记载:除寒热,治肺痨、肺痈。 临床常用剂量:15~30g,水煎服。 肺

  •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清退虚热。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下痢、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等病症。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验方(《图经本草》):胡黄连、

  • 辛夷花-功效及作用

    正名释名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木兰科植物辛夷、望春花、玉兰的干燥花蕾。本品含苞未放 的花蕾如夷,夷者气味辛香也;夷、夷谐音,故名。 别名异名 辛矧、候桃、

  • 黄芪的功效及作用

    性味功效 味甘,性温。功效:补气益气,升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气虚衰弱、倦怠乏力和中气下陷而内脏下垂;表虚不固而自汗;气血不足而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

  • 吉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 洋吉祥草(《类证活人书》),解晕草、广东万年青(《纲目拾遗》),松寿兰、结实兰(《植物名实图考》),竹叶青、佛顶珠(《中国药植志》)。 (吉祥草) 主要成分 全草含多种皂甙。

  • 【橘红】化橘红-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化州陈皮(《本草从新》),化皮(《岭南杂记》),化州橘红(《岭南随笔》)。 (化橘红)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

  • 萱草根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漏芦果、漏芦根果(《滇南本草》),地人参(《分类草药性》)。黄花菜根(《山东中药》)。 (萱草根) 约理作用 1、杀虫作用 , 麝香萱根粉每日灌胃0、250、49 克/公斤,连续12周,对

  • 柚的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理气宽中 《日华子本草》曰:“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柚,辛以疏散,甘以健脾,故有理气宽中之功。 【别名异名】櫾(《山海经》),条(《尔雅》

  • 焦谷芽-功效与作用-焦谷芽图片

    焦谷芽介绍 焦谷芽是由谷子炒至焦黄后的中药,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