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功效及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整理

别名异名

好女儿花(《本草纲目》)、灯盏花(《滇南本草》),指甲花(《草木便方》)、指甲桃花(《山东中药》)、竹盏花(《药材学》)。

凤仙花

(凤仙花)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对菌作用:试验证明,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专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2、对细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备用。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经。

功效主治

1、活血通经: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甘温通利、和畅气血以生新,其苦能泄降导下以通经脉,常用于治疗妇女闭经腹痛,产后瘀血未尽等证。《本草汇言》载凤仙花:“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故可治疗因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导致肝气郁结,冲任气血失于畅通,血瘀闭经而出现月经数月不通,小腹胀疼或拒按,胸闷胁痛,性易急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或由产后瘀血滞留,胞宫收缩受阻而引起的血瘀产后腹痛,出现小腹疼痛拒按痛处有块、恶露少而不畅,色黯有块。舌质暗红、舌边紫等产后瘀血未尽之证、此腹痛皆为瘀血所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本品活血祛瘀、温通经脉,瘀血去,则痛自止,并有活血而不伤正之功。对于妇人瘀血之证,皆可应用。

2、祛风止痛:本品具有祛风邪而止痛消肿的作用。《本草纲目》载风仙花;“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肋引痛。”,《本草求原》载凤仙花“治偏废”。主要治疗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得以乘袭,引动湿,流窜经络,致气血滞塞,或气血亏虚,失于运行而致瘀血阻络而出现半身不遂、麻木不仁;或因跌打损伤,肝胁疼痛,瘀血肿胀等。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瘀血之疾多从肝治。本品入肝,即可活血通经,又可祛风止痛、消肿,故对于瘀血所致的半身不遂,或跌打损伤之瘀血水肿、胸胁疼痛,能使血散、肿消,经脉通畅,其病可愈。

3、其它:现代运用本品对癣菌的抑制作用,常外用治疗鹅掌风、灰指甲。鲜用效果最好。

4、鉴别应用:风仙花与急性子,同属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草,一为花、一为种子,但其功效有别,风仙花主要活血通经止痛,治疗血瘀之证,急性子则破血,软坚消积,主治积块、噎膈、外疡坚肿等证,有峻、缓之别。且凤仙花无毒、而急性子有毒。临证应仔细鉴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克。外用:适量。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无瘀血者慎用。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党参介绍,性甘、平,入脾胃经。党参主要作用:补气、调中、和胃,有腹泻、水肿、气虚的人适合吃党参。用党参每次不宜超过20克。 药籍记载 补中益气,和

  •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沙参图片

    沙参入肺经,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的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沙参搭配芦根 沙参搭配芦根润燥效果更好。

  • 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咸,性温。功效:散瘀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瘀滞闭经、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腹痛、胃痛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蒲黄、五灵脂,治

  • 古代泽泻的争论

    对于泽泻的副作用,古代有两个争论,一是明目还是昏目?另一是补肾还是泻肾? 1.关于昏目明目的争论《名医别录》记载:多服病人眼。病作为动词,意思是多服泽泻使人病眼目昏糊之

  • 萆薢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平。功效:利湿浊,祛风湿。 传统应用 主治小便淋沥、混浊,风湿痹痛,腰膝酸痛,以及白带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

  • 千层塔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别名异名】蛇交子、毛青杠、虱子草、生扯拢、蛇足草(《贵州民间药物》),千金虫、刘果奴、矮罗汉、狗芽菜(《湖南药物志》),千里榨、矮杉树(《四川中药志》),万年杉、铁

  • 鹧鸪菜的功效及作用

    药理作用 1、驱蛔作用:美舌藻煎剂在玻皿内可杀死蚯蚓。取离体不久的人蛔虫15条,置入含0、6%,2、3%和5、5%的美舌藻的生理盐水中,蛔虫先出现活动亢进,多数虫体扭曲成团,经过1小时

  • 斑蝥的功效及作用

    性味功效 味辛,性寒。功效:破瘀散结,攻毒蚀疮。主治瘕积聚,疮疽瘰疬等病症。 常用传统方剂 1、验方(《本草纲目》):斑蝥一枚,去头足,微炙,以浆水一盏,空腹吞之,治疗瘰疬经

  • 紫河车、坎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胎盘。坎为初生婴儿的脐带,又名坎气。均味甘、咸,性温,功效均为温肾纳气,补益精血。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胎盘。坎为初生婴儿的脐带,又名坎气。 【性味与

  • 旋覆花_图片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2021年3月16日《进补贵在通》。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翟双庆。主要内容:祛寒通瘀方,体内有寒用三七